公积金9%怎么算(社保缴费基数怎样计算才准确)

2023-02-06来源:庭审官方整理826人看过

公积金9%怎么算?

公积金缴纳包括公积金缴费基数和公积金缴纳比例,如公积金缴纳比例是9%,则只要知道公积金缴费基数就能算出公积金缴费金额,公积金缴费基数是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如果高于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300%,则按最高缴费基数缴纳,如果低于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300%,就按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个人缴纳9%单位缴纳9%,均纳入个人帐户。

社保缴费基数怎样计算才准确

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这五大项目。缴费基数×缴费比例,就是企业或者个人应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的金额。那社保基数应该怎么算呢?

社保基数的全称是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是指企业或者个人用于计算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工资基数。

社保缴费基数是按员工类型来定的,新员工入职按入职当月的工资来申报,老员工按照职工上一年度1月至12月的所有工资性收入所得的月平均额来进行确定。

计算方法

1、职工工资收入高于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300%的,以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300%为缴费基数;

2、职工工资收入低于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60%的,以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

3、职工工资在60%-300%之间的,按实申报。

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是计算用人单位及其职工缴纳社保费和职工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依据,一般企业都应该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为企业员工缴纳社保。

重庆失业保险金申领流程

  单位缴费

  缴费流程

  1、委托银行收款

  与开户银行签订借记合同、授权书-征缴中心办理银行托收业务。

  2、单位自缴

  查询当月应交数据-10日前转账至社保费账户-25日前服务大厅打印收据。

  3、地税代收

  查询当月应交数据-5-8日到地税局打印《税款专用缴款书》-缴费。

  缴费基数

  重庆市2022年度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生育保险缴费基数上下限核定(含补缴历年社会保险费)工作中使用的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79133元/年(6595元/月)。

  1、重庆市2022年度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生育保险参保职工月缴费基数上限为19784元、下限为3957元。

  2、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员,2022年度月缴费基数上限为19784元、下限为3957元。

  缴费公式

  1、随用人单位参保的:

  职工月缴费基数为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初次参加工作的,当年月缴费基数为起薪当月工资;

  若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低于上年度全市就业人员平均工资60%的,则按上年度全市就业人员平均工资60%作为月缴费基数;

  若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高于上年度全市就业人员平均工资300%的,则按上年度全市就业人员平均工资300%作为月缴费基数。

  2、以个人身份参保的:

  本人月缴费基数可结合自身情况,在缴费基数的上下限中自行选择。

  缴费比例

  养老保险单位:16%;个人:8%

  失业保险单位:0.5%;个人:0.5%

  工伤保险单位:根据不同行业执行不同费率;个人:无需缴纳。

  医疗保险

  基本医疗:单位:8.5%,个人:2%。

  参加基本医保的同时应当参加职工大额医疗互助保险:单位:1.5%,个人:5元/月。

  生育保险与医疗一同缴纳不单独缴纳。

  个人缴费

  缴费基数

  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员,2022年度月缴费基数上限为19784元、下限为3957元。

  缴费比例

  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缴费费率为20%。

  若按照月缴费基数下限3957元(即上年度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60%)参保。即月缴费金额为:3957×20%=791.4元

  若按照缴费基数6595元(即上年度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100%)参保。即月缴费金额为:6595×20%=1319元

  个人身份医保缴费标准

  一档:2670元/年;

  二档:5874元/年。

  缴费流程

  1、参保:

  携带参保人本人身份证、户口簿等资料,前往所在地街道(社区)社保所等社保经办机构办理参保手续(所需详细资料请向参保地社保服务窗口咨询确认)

  (上述“所在地”,对重庆户籍的,指本人户籍所在地;对非重庆户籍的,指本人常住地。)

  2、缴费:

  个人身份参保缴费实行代扣代缴方式,通过参保时确定的个人银行账户自动代扣代缴,其中职工养老保险费每月扣缴,职工医疗保险费按年扣缴。

声明:部分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学法、知法、守法、用法

学习并理解法律,严格遵守法律,并学会如何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

精选问答

查看更多咨询

本站内容、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公开引用,如有侵权告知后即删。

Copyright © 2023-2024 版权所有 黔ICP备20210094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