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民法》都包括哪些内容(知识产权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023-03-08来源:庭审官方整理21人看过

中国的《民法》都包括哪些内容?

一、法学理论上的体系


(一)小民法


民法总则、物权法、债权(合同、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侵权行为)、亲属(婚姻、继承)。


(二)大民法


小民法 知识产权法(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


如果算上商法部分,还有公司法、海商法等等。


二、立法体系


总则:民法通则


物权:物权法


债权:合同法、侵权责任法


亲属:婚姻法、继承法


知产: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


其他: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海商法、担保法,等等。

知识产权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从法律上讲,知识产权具有三种最明显的法律特征:

1、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即除签有国际公约或双力、多边协定外,依一国法律取得的权利只能在该国境内有效,受该国法律保护。

2、知识产权的独占性,即只有权利人才能享有,他人不经权利人许可不得行使其权利。

3、知识产权的时间性,各国法律对知识产权分别规定了一定期限,期满后则权利自动终止。

拓展资料

知识产权,也称其为“知识所属权”,指“权利人对其智力劳动所创作的成果和经营活动中的标记、信誉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一般只在有限时间内有效。各种智力创造比如发明、外观设计、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名称、图像,都可被认为是某一个人或组织所拥有的知识产权。据斯坦福大学法学院的Mark Lemley教授,广泛使用该术语“知识产权”是一个在1967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立后出现的。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随着科技的发展,为了更好保护产权人的利益,知识产权制度应运而生并不断完善。如今侵犯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越来越多。17世纪上半叶产生了近代专利制度;一百年后产生了“专利说明书”制度;又过了一百多年后,从法院在处理侵权纠纷时的需要开始,才产生了“权利要求书”制度。在二十一世纪,知识产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到处充满了知识产权,在商业竞争上我们可以看出它的重要作用。

发明专利、商标以及工业品外观设计等方面组成工业产权。工业产权包括专利、商标、服务标志、厂商名称、原产地名称,以及植物新品种权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等。

2017年4月24日,最高法首次发布《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纲要》。2018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若干问题的意见》等重要文件。

【参考资料】

来自头条百科:https://www.baike.com/wiki/知识产权?search_id=4110dqs4xad3b4prd=search_sugview_id=416p0mgfyr61hc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包括什么?

第一,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大科技创新活动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属性,有较强的外溢影响,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统筹协调,集中力量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要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实施好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同发挥好市场机制和企业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要加快组建国家实验室,建设跨学科、大协作、高强度的协同创新基础平台,整合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动国家实验室体系不断健全。

第二,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当前,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前兆,物质构造、意识本质、宇宙演化等基础科学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信息、生物、能源、材料、海洋、空间等应用科学领域不断发展。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快速发展中的大国,特别是在我国科技创新已步入以跟踪为主转向跟踪和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要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主动和先机,必须要从基础领域做起,从创新链的最前端做起。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增加财政稳定性支持比重,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构建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的体制机制环境。

第三,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这是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强化科技创新及其成果对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支撑作用的关键。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让企业和市场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实施、成果转化评价等各环节发挥主体和导向作用。要支持大中小企业和各主体融通创新,发挥好大中小企业和科研院所、国有民营企业单位、金融机构、应用和需求者等各主体的作用,形成各得其所、相互协同、相互支撑的良好创新生态系统。要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深入推进职务科技发明成果所有权改革,加快完善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制度,疏通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关卡。要积极发展新动能,强化标准引领,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加快建设质量强国。要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夯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提高自主可控水平,增强产业链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第四,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要完善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大力造就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高水平创新团队。要加强学风建设,倡导扎实、专注、低调的作风。要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全社会形成爱科学、用科学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良好氛围。要健全符合科研规律的科技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改进科技评价体系。政府从分钱分物的具体事项中解脱出来,主要做好创造环境、引导方向提供服务等工作,不断优化科技计划体系布局和管理机制。要改革科技经费等的管理办法,让科技专家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动权,使得科技工作者有更充足的精力和更广阔的空间做好工作。

声明:部分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学法、知法、守法、用法

学习并理解法律,严格遵守法律,并学会如何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

精选问答

查看更多咨询

本站内容、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公开引用,如有侵权告知后即删。

Copyright © 2023-2024 版权所有 黔ICP备20210094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