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法律的三个基本原则是什么(宪法的核心理论是什么)

2023-03-04来源:庭审官方整理221人看过

我国法律的三个基本原则是什么?

合宪性原则,法治原则,民主原则,科学原则。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三条 立法应当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改革开放。

第四条 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宪法的核心理论是什么?

宪法的核心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是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其政治目的是建立国家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制度。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之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也称“立国章程”。而制定宪法的目的最根本的就是保障每一位公民的基本权利。

我国宪法规范的鲜明特征?

根本性。

宪法规范的根本性是指宪法只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性问题。也就是说,尽管宪法的内容涉及面很广,包括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宪法在具体规范这些方面的内容时,主要涉及的是最根本性的问题,而不是事无巨细,都加以规定。

最高权威性。

宪法规范的最高权威性是指宪法规范的地位和效力高于其他法律规范。在整个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宪法是母法、基础法,其他法律都必须以宪法为制定的依据,因而宪法规范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处于最高的地位。同时,虽然所有的法律都有法律效力,但宪法规范的法律效力最高,其他法律规范不能与宪法规范相抵触,否则无效。而且在一切国家机关、各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所有行为规范中,宪法规范是最根本性的行为规范。

原则性。

宪法规范的原则性是指宪法规范只规定有关问题的基本原则。如前所述,宪法是根本法,是统治阶级管理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现,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各个方面。对如此广泛而复杂的问题,宪法规范当然不能规定得非常具体,而只能作非常原则性的规定,将统治阶级在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各方面的意志和利益,以最基本的原则的形式确认下来。而且在文字表述方面,宪法规范也非常简明概括、简洁明了。

纲领性。

声明:部分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学法、知法、守法、用法

学习并理解法律,严格遵守法律,并学会如何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

精选问答

查看更多咨询

本站内容、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公开引用,如有侵权告知后即删。

Copyright © 2023-2024 版权所有 黔ICP备20210094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