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养猪场补偿(失地保险和征收补偿的关系)

2023-03-01来源:庭审官方整理58人看过

关于养猪场补偿

  经营证照齐全的实际养殖经营者,在经营期间遇到拆迁的,可以获得的补偿包括:土地使用权补偿、猪舍补偿、猪舍附属物补偿、停产停业补偿、可移动设备搬迁费用、不可移动设备的重置成新价、搬迁补助费、临时安置费,具体数额先协商;协商不成的,委托评估机构进行评估。

关于养猪场补偿

  养殖场拆迁补偿标准

  1、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费。

  2、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最低是重建成本价。

  3、停产停业的损失,比如搬迁费,比如拆除的机器设备造成的损失等。

  4、合理的搬迁费用,搬家期内的营业损失补偿。

关于养猪场补偿

  影响补偿金额的因素

  1、当地政府的财政状况。如果地方领导比较开明,得到的补偿会比较多。

  2、养殖场是否具有完整合格的手续。经营证照齐全的实际养殖经营者,在经营期间遇到拆迁的,具体数额先协商,如果协商不成功,委托评估机构进行评估。

  3、是否在当地政府规定的拆迁期限内。各种形式拆迁均会提到“在期限内”,超出规定期限内的不仅不会给予补偿,当地政府还会组织力量进行强制拆除。

  4、养殖场环评是否过关。养殖场环评等手续过关,那会获得较高的补偿;如果不过关,则可能分文没有。

失地保险和征收补偿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有两个缴纳规范:

1、截止到失地停止,男性农民年满60周岁(女人55周岁)的,由政府承当悉数费用,从失地当月起就可以收取到失地养老金;

2、如果失地时年满45且未满60周岁的男性(40到55的女人),失地养老保险采取个人和村团体、政府部门一起承当的机制。其间个人承当20%,村团体承当30%,政府部门承当50%,交纳时间为15年,达不到的不能领取失地养老金。

三、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补助:

被征地30%以上的,每人基础养老金补助增发10元/月;

被征地30%~50%的,每人基础养老金补助增发32元/月;

被征地50%~70%的,每人基础养老金补助增发64元/月;

被征地70%~100%以下的,每人基础养老金补助增发97元/月;

被完全征收土地的,每人基础养老金补助增发129元/月。

四、什么是失地农民:

失地农民是指土地依法被征收,农业户口的家庭人均耕地面积少于0.3亩。也就是说在城市化进程中,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致使农民失去土地,这一群体既没有土地,又不同于城市人群体,统称为失地农民。

而目前失地农民养老保险主要是指土地征收的农民群体,而在养老保险费用缴纳的原则是:“遵循自愿参保,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个人、集体共同负担与政府扶助相结合的原则。”也就是说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缴费是需要个人、集体以及政府补贴三个方面相结合,农民朋友也自愿进行参保!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够强迫!

拆迁补偿标准明细

房屋补偿费,以被拆迁房屋的结构和折旧程度划档,按平方米单价计算;周转补偿费,以临时居住条件划档,按被拆迁住户的人口每月予以补贴;奖励性补偿费,由当地人民政府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加以确定;宅基地区位补偿价,房屋拆迁补偿价=宅基地区位补偿价×宅基地面积 被拆迁房屋重置成新价。

拆迁补偿标准明细

房屋拆迁补偿方式

一、货币补偿

货币补偿是通过不同的法定依据由专业的评估机构对被拆迁房屋进行专业的估价,生成有据可循的多元组成的补偿金额。以下介绍三种法定评估依据:

1、市场评估价:是指被拆迁房屋的房地产市场价格,是由符合规定的专业估价机构,根据估价目的,遵循估价原则,按照估价程序,选用适宜的估价方法,并在综合分析影响房地产价格因素的基础上,对房地产在估价时点的客观合理价格或价值进行估算和判定的活动。

2、商品房交易均价:是指同区域、同类型普通住宅商品房交易平均价格,由相关部门每季度定期汇总测定并公布。

3、重置价:是指由估价机构采用估价时点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按估价时点的价格水平,判定出重新建造与估价对象具有同等功能效用的全新状态的建筑物的正常价格。

拆迁补偿标准明细

二、产权置换

产权置换也被称作产权调换,根据评估方法不同,有两种置换方式。价值标准产权置换指的是依照法定程序,通过对被拆迁人房屋的产权价值进行评估,之后再以新建房屋的产权予以价值的等价置换。面积标准产权置换指的是以房屋建筑面积为基础,在应安置面积内不结算差价的异地产权房屋调换。

1、异地安置:是指由于开发商项目不涉及住宅或由于该地块容积率原因,不能进行回迁安置,只能选择在其他地块上新建安置房,再通过产权的增减尽量以等价价值做到产权置换。

2、回迁安置:是指开发商拆迁重建项目能够完成回迁安置,通过产权置换比例完成回迁安置。

声明:部分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学法、知法、守法、用法

学习并理解法律,严格遵守法律,并学会如何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

精选问答

查看更多咨询

本站内容、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公开引用,如有侵权告知后即删。

Copyright © 2023-2024 版权所有 黔ICP备2021009433号